你最近有没有发现,不管是刷短视频还是逛街,总有一段特别带感的音乐突然钻进耳朵?那种让人忍不住跟着点头抖腿的节奏,十有八九就是传说中的EDM。可别以为这只是夜店里的噪音——去年全球音乐流媒体平台的数据显示,电子舞曲类歌曲播放量已经超过流行音乐,成为Z世代年轻人歌单里的绝对主力。
拆解EDM的基因密码
先来破个梗,EDM全称是Electronic Dance Music,直译过来就是电子舞曲音乐。但这名字太官方了,咱们接地气点说,它就是用合成器、鼓机这些电子设备搞出来的,专门让人想跳舞的音乐。你可能听过《Faded》这种红遍大街小巷的神曲,其实那就是典型的EDM作品。
不过EDM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,它的历史能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。当时迪斯科横扫全球,有个叫Giorgio Moroder的意大利音乐人搞了个骚操作——把电子合成器的声音塞进舞曲里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1977年他给电影《午夜快车》做的配乐直接拿了奥斯卡,电子音效配上机械感的节奏,简直像给舞曲装了涡轮增压发动机。
别被夜店灯光晃花了眼
很多人觉得EDM就是夜店里的土嗨音乐,这误会可大了去了。举个栗子,你肯定在运动时听过让人热血沸腾的BGM,在游戏里听过燃到爆炸的背景音乐,这些其实都是EDM的变种。像《英雄联盟》全球总决赛的主题曲,十首里有八首带着EDM元素。
这里有个冷知识:现在全球排名前10的音乐节,有7个是专门办EDM的。比如比利时明日世界电音节,每年能吸引40万人从全球飞过去朝圣。为啥这么火?说到底还是EDM的包容性太强,从温柔得像棉花糖的Chillstep,到硬核到能震碎玻璃的Hardstyle,总有一款能戳中你的神经。
菜鸟入坑指南
想听懂EDM的门道?其实没那么玄乎。记住这三个关键词就行:Drop(高潮段落)、Build-up(铺垫部分)、Bassline(低频旋律)。随便打开一首热单,注意1分30秒左右那个突然炸开的音效,那就是传说中的Drop,相当于流行歌里的副歌部分。
推荐几个入门必听的制作人: 1. 马丁·盖瑞克斯(Martin Garrix):被称作EDM届的周杰伦,代表作《Animals》简单粗暴又好记 2. 棉花糖(Marshmello):头戴桶形头盔的神秘制作人,音乐里总带着点童话感 3. 小号手(The Chainsmokers):把流行歌词和电子节奏结合得最溜的组合
要是觉得这些太主流,可以试试冷门宝藏。比如日本制作人Taku Takahashi做的future bass,把和风元素和电子节拍揉在一起,听着就像在赛博朋克的京都街头蹦迪。
破除五大常见误解
Q:EDM就是DJ打碟时现编的音乐吧? A:大错特错!一首成熟的EDM作品要经历作曲、编曲、混音等二十多道工序,很多大牌制作人光在电脑前调音色就要折腾上百个小时。
Q:听EDM的人都不懂音乐? A:正好相反!现在音乐学院都开电子音乐制作专业了,伯克利音乐学院去年还专门设立了EDM奖学金。像Alan Walker这种顶流制作人,18岁就在卧室里用300美金的设备做出了播放量破10亿的神曲。
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来,上周在便利店排队时,前面小哥的手机铃声居然是Skrillex的《Bangarang》。你看,EDM早就渗透到生活各个角落了,它不只是年轻人的狂欢,更像这个数字时代的声音图腾。下次再听到那些让人心跳加速的电子音效,不妨试着数数里面的层次变化——说不定你就发现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钥匙。
本站文章由SEO技术博客撰稿人原创,作者:阿君创作,如若转载请注明原文及出处:https://www.ainiseo.com/hosting/176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