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好不容易下载的老电影,双击打开却提示”文件格式不支持”?或者翻出十几年前的光盘,发现里面的视频根本播不了?这些大概率都是RM格式在”作怪”。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曾经风靡全网、如今却让人头疼的视频格式。
RM格式的”黄金时代”
2000年前后,互联网刚起步那会儿,网速慢得让人抓狂。56K拨号上网时代,下载一首MP3都要等半小时,更别说动不动几百MB的视频了。这时候RealNetworks公司推出的RM格式简直就是救星——它能把1小时的视频压缩到几十MB,用现在的眼光看简直不可思议。
当时流行的操作是:用RealPlayer播放器(现在可能很多年轻人听都没听过)打开.rm文件,视频会像挤牙膏似的一边下载一边播放。这个”流媒体”技术在当时绝对算黑科技,网吧里追剧、追球赛直播全靠它撑场面。
RM的技术”三板斧”
变态压缩率 采用专属编码算法,把视频体积砍到AVI格式的1/10。代价嘛…画质就像打了马赛克,动作场面全是拖影。
分段加载技术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的在线高清,RM文件就像拼图一样分块传输,播到哪下载到哪。网速一卡,画面直接变定格动画。
加密防拷贝 版权保护做得很绝,早期连截屏功能都屏蔽。想从RM文件里提取音频?门儿都没有!
为什么说RM是”时代的眼泪”?
现在打开视频网站,1080P都是起步配置。但RM格式最高只支持480P分辨率,放到4K屏幕上简直灾难。更头疼的是这些老文件: – 用新版播放器打开可能闪退 – 想剪辑得先转格式 – 画质损失不可逆 – 音频经常出现杂音
有个真实案例:某博物馆想把90年代的科普视频数字化,结果发现原始素材全是RMVB格式(RM的改进版),最后花了三个月才转成MP4,画质还损失了30%。
技术淘汰的必然性
Q:为什么现在连播放器都不待见RM格式了?
专利围墙 RealNetworks把技术攥得太紧,其他公司想支持就得交钱。结果大家都去开发免费开源的H.264/265了。
画质天花板 RM的压缩算法优化到极限也只能做到DVD画质,而H.265能在同等体积下实现蓝光效果。
硬件不兼容 现在的显卡、手机芯片都内置了现代编码的硬解模块,但处理RM格式还得靠软件模拟,耗电又卡顿。
遇到RM文件怎么办?
别急着删!试试这几招: 1. 用VLC播放器(目前对老格式支持最好) 2. 用格式工厂转成MP4 3. 重要文件建议转存时选择H.264+ACC编码组合 4. 云端备份建议选通用格式
小编最后说句实在话:技术迭代就像手机更新换代,没必要死磕老格式。与其折腾RM播放问题,不如把珍贵回忆转成现代格式。下次遇到播不了的老视频,记住不是你的问题,是技术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啊!
本站文章由SEO技术博客撰稿人原创,作者:阿君创作,如若转载请注明原文及出处:https://www.ainiseo.com/hosting/20139.html